2007年,高松与他收藏的老门牌。

“伤心之年”离别南京

那些年里,除了老门牌,高松也搜寻与南京相关的其他老物件。为此,他交了一帮收破烂的朋友。

“南京收破烂的都叫我‘大个子’,”他回忆说。“一开始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他们,我每家收破烂的都去聊,去交朋友。过年我还给他们孩子红包,10块20块的。后来他们收到什么好东西就都打电话给我了。”

在建材城工作后,帮他找老物件的人就更多了,市场内上百个三轮车拉货人员都是他的“眼线”。在他南京家中的一张雕花大床,就是1998年一位三轮车拉货员提供消息他才去收到的。

这张床一直陪伴高松和家人至今。他说:“我的孩子都是在这床上‘生产制造’出来的,太多美好回忆都在。”

18年时间,他收藏了近万件南京老物件,其中有南京最老的自行车、柯达1908年生产的大型照相机、300多套民国服饰老旗袍与老式长衫、不计其数的家具与石刻等。这些藏品除了“烧钱”,更占地方,他在南京购置的住房很快被堆满,如何存放成了最大的问题。

2007年,秦淮区文化局邀请高松把藏品放在南京长乐路57号秦大士故居展览,拨出了近500平方米的展厅供他免费使用。当年5月1日,“南京老城南印象陈列馆”开馆,高松出任馆长。他回忆说:“刚开业时来参观的人多到地板与楼梯都被踩坏了,我们不得不停馆一周修理。”

无论对高松,还是对那些记录着南京记忆的藏品而言,这似乎都是两全的结局。但是2011年初,由于秦大士故居另有安排,高松不得不关闭他的陈列馆。闭馆后,他分多次将藏品搬到了三条营的临时仓库中。

2012年,这些藏品又被从三条营的仓库中赶出,分别搬到江北与江宁两处。这一年被高松称为“伤心年”——“不仅仅是闭馆,东西搬来搬去到处换地方,运费花了不少,东西损坏了不少,不知还要搬到什么时候,没信心坚守了。”

就在这个伤心之年,高松带着家人离开南京去了大连,后又移居北京陪女儿闯荡影视圈。离开南京的时候,他只带了两辆长江750摩托与一批老旗袍,其它东西都留下了。“就像是说气话给南京听!”

留在南京的大部分藏品,他在2013年捐给了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,街道为此设立的“南京记忆陈列馆”于去年9月底正式对外开放。

高松形容自己与南京这座城市的关系是“谈恋爱”——“爱是最痛的过程,不爱了反而轻松。”